湯煙溪畔.攝記北投
北投茶足跡
一處遺址
一些老照片
時間在走 記憶停留
而我們從陽明山上 找尋關於茶葉的脈絡
不斷的回憶 當時那山坡上的茶園
為什麼當時興盛的產業怎麼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呢?
在這座名為草山上的茶園啊
或許 你們已在正好的時代發揮了最大的價值
產業遺留的腳印 將永世留存
而如今你們又會有何變化……
來杯北投紅茶 用一杯茶的時間
慢慢地享受草山茶葉之旅吧




陽明山上有產茶嗎?曾經有
壹、陽明山茶的身世之謎
茶樹並不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原生植物,直到兩百年前那些中國沿海移民遷徙到此處之後,茶樹才 成為山區景觀之一,國家公園內的大屯山就曾經是重要的茶產地。大屯山地區的丘陵區海拔橫跨兩百到一千兩百公尺加上東北季風影響雨量充足,非常適合種植茶葉。儘管地理位置和氣候非常適合茶樹栽種,但在大油坑、小油坑一帶因為受到硫磺的影響幾乎沒有茶樹栽種的痕跡。
貳、產業脈絡
一、起源:十八世紀末士林北投開始有茶農種植茶樹,這些茶農主要是福建省安溪縣的移民,在原鄉即以種茶為業,遷台後於是帶著茶種和技術繼續他們的本業。茶葉主要品種為「蒔茶種」。
早期種植模式:1.與糧食作物並行。通常與稻米共同種植,目的是為了增加額外收入2.與其他經濟作物並行。顯示陽明山地區農產豐富早期茶葉產銷流程由茶農採收後親自挑運至他處銷售或在製,現在某些登山古道即是當時的茶農來往茶園的交通道路。茶販(茶仲)是茶葉生產的關鍵腳色,這些茶販通常聚集在士林地區,負責仲介農民運送產品給工廠收購再加工或是茶商販售,茶葉主要在製成鐵觀音或包種茶販售。
二、興盛期:十九世紀晚期茶產業日漸興盛,自台港通商後,茶葉成為熱門產品,使原本的茶葉更具經濟價值。二十世紀開始出現許多茶業公司,成為產業背後重要的推手,也代表陽明山地區茶產業逐漸專業化,茶葉品種也更加多元。在日治時期政府大力的推動下,更新了製茶知識與技術、改良品種、引進機械設備,茶葉生產開始有了改革。產業升級的成果就是相較於原本更具價值。
三、轉型期:台灣主要出口的茶種為包種茶與烏龍茶,但在國際上紅茶逐漸開是流行,因此台灣總督府開始推動生產台灣紅茶。由於台灣紅茶獲得成功,也吸引更多茶農、茶商投入台灣紅茶製造。
四、衰退期: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台灣茶的外銷大受影響,茶園面積也有減少的趨勢,雖然茶在當時仍是台灣重要的出口經濟作物,但數量還是不及以往。尤其是士林、北投一帶,和以前相比減少了許多。
五、沒落:由於工業、商業發展,產地轉移形成「北茶不敵南茶」的現象,在國際上失去競爭力,難以出口,加上不敵價格低廉的進口茶葉。現今陽明山地區大部分產區的茶樹已移除,留下些許遺址和幾棵零星的老茶樹。
參、未來創新發展
現在陽明山地區觀光產業興盛,這些歲月痕跡已成為現代人們觀光旅遊地。而在北投市場仍然可以品嘗到古早風味茶飲,透過飲茶的形式感受那個時代下曾經繁華的產業風貌。儘管現今連鎖飲料業興盛,傳統老店還是靠著長期的好口碑、經濟實惠的價格,維持傳統加上持續創新的精神,在競爭激烈的飲料業中存活下來。
肆、北投與喝紅茶的關係
北投在七零年代就有許多茶室,茶室即是情色產業與飲食產業的結合,茶室就是當時人們休閒放鬆的地方,於是北投地區喝茶的風氣跟著興盛,北投市場附近的紅茶老店也是大概在這個時後陸續開立,像是較為人熟知的高記茶莊、名泉紅茶、蔡元益紅茶。至於為什麼是紅茶而不是其他茶類呢?竟然不是靠近以前茶葉產區!(但根據文獻在日治時期北投確實是紅茶產地)而是因為紅茶價格相對其他便宜加上制作也容易,趁工作休息之餘來杯冰紅茶,所以北投古早味紅茶就相對更為人所知了。
伍、訪談,品茶
訪談
1.林信記茶行老闆
草山是陽明山,北投是女巫,阿里山、日月潭是現在主要紅茶產地。句我目前枝到的只有清天宮、中正山可能只剩零星的老茶樹,北投市場有很多飲料茶。
台灣目前北部像是石門有茶,但高海拔的茶葉主要是在中部,像是南投仁愛、魚池。在北投種茶的成本太高、品質不佳。北投以前茶室多,因此現在賣茶的茶店多。至於北投喝茶的文化沒落是因為人口結構改變、生活型態緊湊、咖啡興起。現在北部已經不是茶葉主要產地,品質也比不上中部,因此對我來說推動北部茶業興起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我不知道北投這裡有什麼農業,基本上什麼都沒有,會來買我這裡買茶的客人都是我的老常客,是一種長期的鄉土關係。我當初選擇賣茶是一場美麗的誤會,因為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茶葉對我而言,除了商品,也是我在地經營得到人脈,而且當自己當老闆很快活。
疫情後有國外的人來這裡跟我賣茶。疫情中店裡生意有變好,因為聽說喝茶對生體好,然後都在家,反而會泡茶。疫情前就是一般。
2.蔡元益員工
我們在1966年開始營業,我們老闆會開在北投是因為早期農業社會習慣喝茶也平價喝得起。店裡使用台灣茶葉。我們也不只有賣茶還有賣年糕,茶只是商品之一。
現在生意跟以前差很多,但我們店有死忠顧客、固定客源,但其實生意不到不好也沒有以前那麼好,現在來的客人已經有比之前多一些了。
3.高記員工
我們家茶葉產地是越南、台灣。早期烏龍是自己在坪林種的,因為我們是坪林人搬過來,茶就是我們拿手貨,所以就賣茶。然後發現北投人愛喝茶,因為早期這裡聚集很多工人,茶又很便宜,紅茶又成本低、種植容易。因為我從小喝茶,茶葉對我來說已經是生活,也是責任。家人敢喝的才敢給客人喝。我們家茶的優勢是老字號、便宜、天然,這就是我們生意好,前幾年疫情中非常慘,現在差不多恢復到疫情前。
品茶
1.蔡元益的紅茶,使用台灣茶葉。古早味紅茶為正常甜度,點正常的甜度還能接受,但比想像中不甜,紅茶的部分有些淡。
2.高記的無憂茶、紅茶,使用台灣、越南茶葉。無憂茶室店家招牌,是烏龍茶加上綠茶,「烏」、「綠」即是無慮,變成了「無憂無慮」,我只能說真不愧是店內招牌,幾乎大部分的客人都是點無憂茶,點的甜度選正常,十分順口好喝。